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

20110829懸空寺

懸空寺
   懸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,始建於1500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,由於地理位置特殊、再加上寺中供奉儒釋道三教教主,經過歷代帝王修繕,躲過戰火肆虐保存至今。
        懸空寺面對恆山,利用力學原理,半插飛樑為基,巧借岩石暗拖樑柱上下一體,把一院二寺互相連接起來,完全是徒手鑿洞、插樑、架柱而成,就像是一座鑲嵌在山壁中的空中樓閣。
  我和邱茗在北嶽恆山的石牌前留影,表示到此一遊。
         遠望懸空寺,鑲嵌在岩壁之中,讓人覺得奇妙又驚奇,
  真是巧奪天工的建築。
       站在懸空寺下往上望,人在建築空間中的移動,看得更清楚。可以想像當年信徒來朝拜的盛況,也是像現在這樣吧?
       李白來到懸空寺,寫不出讚美的詩,只寫「壯觀」來表
  示心中的感受。
         懸空寺的前院基座連著地面,和其他懸在空中,嵌入 
  岩壁的部分,自然形成一種對比的興味
         從岩壁伸出的木條支撐整座寺廟突出岩壁的重量, 
   細細的木條撐著懸空寺的迴廊,只是聊備一格
       還沒登上懸空寺就忍不住要抬頭看看懸空寺的奇妙力學,想當年建築這座寺廟的工匠,從山頂垂繩索下來工作,一不小心就可能墜入河中,如此冒著生命危險才完成的建築巨作,還能留存至今,真是不容易。
        這是懸空寺的門口,只要站在門口就可以看到懸空寺的全貌。

         走上台階,抬頭就看到這個雙龍的雕刻作品鑲嵌在紅
  牆之上,告訴人們即將走入一座寺廟。
        站在懸空寺的門口,抬頭望見五根木柱支撐著一座突  
  出山壁的迴廊和祭壇,祭壇牢牢的鑲在山壁之內,五根柱 
  子則幫助支撐走在迴廊上的人的重量。
        還沒有登上懸空寺,光站在寺廟台階前,看見三層的 
  寺廟建築突出岩壁,就覺得迫不及待的想上去看看。
         從人站在上面的高度和每一層的高度來比較,懸空寺
 層樓的高度不是很高,一般人只要身高170公分以上,行走
 在上頭就要小心了。
        窗外的岩壁上刻著「空中色相」,讓人突然領悟「懸
  空寺」的寺是「色相」,所懸的「空」即是「真空妙有」
  的「空相」。
   看過「空中色相」之後,一回頭又頓入「人間實相」。
         抬頭看看屋頂,鮮明的木頭結構,一點也看不出歲月
  的痕跡,這可能是後來重新修護的「傑作」吧?
         我好喜歡這個視野,站在這兒好久不忍離去,我想坐
  在這兒誦讀金剛經,悟境必然更深。  
       僅容許兩人差肩而過的迴廊懸在空中,當你走在上面,
還真的需要「四大皆空」。
       堅硬的石壁、結實的木造飛簷,構成這幅柔美的景象,
這在西方的建築是很難看到的。 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連接兩座建築物之間的階梯,依山岩開鑿而成
      行走時得要平心靜氣,也是一種行動禪的修行
        站在懸空寺的迴廊,眺望遠山和現代開發的公路,突 
   然走入時光隧道,想像當年在此修行的人,看到這番景
   象,不知有何感觸。
   站在寺廟的第三層往下看,黃色、青色的琉璃瓦所構成的屋頂,在岩壁襯托之下,讓人覺得工匠的心思,安排得非常精巧。
       趁旁邊沒人行走的時候,邱茗站在迴廊上照了一張笑瞇瞇的相片。


沒有留言: